当前我国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消费旺,每年都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除了城市灯光秀、商业街区夜游、旅游小镇夜游、主题公园夜游、演艺、娱乐夜游、灯会、庙会、特种夜游等多种形态并存,还有一些新的形式和业态也在不断涌现。
夜游经济亦有诸多梦幻般的名称,如夜光经济、月光经济等,它是反映一座城市繁荣的晴雨表,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天亮前所发生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方面的城市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作为一种夜间消费形式,通过光环境系统的设计,情节主题的融入,互动形式的穿插、科技创意的助力,形成消费内容产品,将美食业、特产业、娱乐业、工艺品业、住宿业、零售业等不同的销售业态进行整合,去实现夜游经济的效益,更向人展示了全新生活状态、给人以全新体验。
夜间经济在我国从九十年代起步,经历了延长营业时间阶段、多业态的粗放经营阶段和集约化经营阶段。
餐饮、购物等传统上以白天活动为主的服务行业逐渐向夜晚延伸,成为夜间消费的重头戏。许多特色美食和风味小吃在城市划定的夜间餐饮区内集聚,形成如北京的簋街,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等独立的24小时餐饮区。城市商业区中的品牌购物店也纷纷延长营业时间,并推出夜间休闲项目,一些如北京蓝色港湾等集丰富业态于一体的24小时城市综合体开始出现。
酒吧、KTV等活动时间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现代服务行业逐渐走向本土化、规模化。三里屯作为北京夜间经济的符号,从1995年第一家酒吧出现到2007年其方圆一公里范围内云集了北京60%以上的酒吧,三里屯酒吧街的店铺经营达到了高峰。一些过去夜晚基本无人的文化类活动场所,如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影视厅、体育馆等被开发为夜间城市中活跃的娱乐区域。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夜游博物馆,上海的“动物园奇妙夜”夏令营,北京海洋馆的寒假夜宿等夜间休闲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各地依托历史街区、河流、湖滨、海滨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南京“夜泊秦淮”依托“一江一河”,以城市夜景灯光和两岸的地标性建筑为特色,将餐饮休闲、观光表演及互动娱乐融于夜间游船,结合游船码头的商街夜市,形成综合型的夜游产品。随着两岸亮化工程及大型室内演艺、山水实景演艺等文化形式的加入,南京夜间旅游成为城市的“金字招牌”。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延长公交营运时间,开展亮化工程,建设夜跑、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结合,形成不同风格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五大夜游经济产业。特别是2019年春节花费30亿元打造“西安年,最中国”开启夜间经济文旅融合盛宴。
可以看出,我国夜间经济已经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由于夜游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现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蓝海。
2004年至今,政府出台多个专项政策扶持夜间经济。各地也在加大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巩固夜间经济基础。如2017年年初上海市宣布地铁逢周末延长运营60分钟,现在周五、周六已经有地铁线路运营到凌晨1点左右,不少商场随之打出“深夜商场”概念。2018年国庆假期第一天,“辉煌新时代”深圳中心区灯光秀吸引游客21.8万人次,到10月6日晚,观赏区人流累计达到112.1万人次,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景点”;2019年西安市升级打造的“大唐不夜城”在除夕当晚吸引约35万游客,大年初二游客到访量更是高达45万人次。这些令人吃惊的数据和业已取得的斐然成绩,形成了我国夜游经济蓬勃的发展现状。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夜游市场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局限于夜景灯光打造,忽视了文化这一重要内核,也忽视夜景营造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地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作用。
我国夜间经济产品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90后与00后成为夜间经济的消费主力,夜间经济亟需营销创新。
在城市中植入“空降”的夜间功能片区,如夜市一条街等夜间消费场所,造成一定的“水土不服”。缺乏合理设施与服务配套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瓶颈。